三星电池再曝“隐患”

时间: 2025-02-19 13:45:02 |   作者: NOK

  组存在潜在自燃风险,福特、奥迪以及Stellantis集团旗下的180,196辆汽车被紧急召回。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调查直指问题核心电池单元隔膜损坏可能引发“热失控”,也就是俗称的“自燃”。

  唯一能做的仅是推送软件更新,在故障发生时提醒车主“请立即安全停车”,并建议“尽量把车停在户外”。

  但以上提醒仅限对福特车主,对于剩下的奥迪和Stellantis车主而言,这份“贴心提示”甚至成了奢望,尽快完成召回维修可能是其最安全的选择。

  此次大规模召回事件不仅暴露了三星电池的技术短板,更让我们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产生疑虑。而且由于电池缺陷的根本修复尚未明确,还会削弱主机厂们对其供应链的长期信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16年对三星品牌造成毁灭性打击的三星Note 7电池爆炸事件,其原因也是跟隔膜相关。当时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快充或高电流密度导致锂金属在负极表面沉积形成枝晶,穿透薄隔膜引发短路,最后导致电池起火。

  三星SDI质量控制不足固然是造成此次召回车辆的原因之一,但究其根本,还是三星SDI的三元锂电池存在制造工艺缺陷的问题。

  三元锂电池曾是与磷酸锂电池并驾齐驱的电池两大技术路线,具有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领先、适配高端长续航车型的优势,但缺点也很明显:安全性问题突出,热失控风险较高;成本高于LFP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工艺复杂,良率控制难度大。

  而三星SDI一直长时间坚持高镍三元锂电池技术路线(如NCA体系),主打高能量密度以支持长续航。

  还没等三星SDI克服三元锂电池制造工艺的缺陷,另一边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CTP技术和刀片电池技术的出现弥补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劣势。

  而三星在这场技术竞赛里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其LFP电池量产计划还要等到2026年。

  宁德时代等中国厂商凭借LFP技术迅速抢占市场,而韩国三大电池厂商全球份额从曾经的半壁江山跌至2024年的不足30%。

  但三星SDI等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并没有认输,将本国电池产业的未来押注在固态电池上。

  据悉,三星 SDI在2023年完成全固态电池试生产线年量产;SK On正在开发高分子 - 氧化物复合系和硫化物系两种全固态电池,目标是分别于2027年和2029年生产商用化试制品;LG能源解决方案计划到2030年量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不过,固态电池目前投入成本高,技术攻克难度大,难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研发成功。中日企业研发进度更快,韩国在全固态专利数量上落后于中美日。

  因此就目前而言,如果三星等韩国企业今后未能突破新的电池技术,提高三元电池的安全性,想要超越中国企业还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此次三星SDI召回的车辆品牌全是欧美车企,也从侧面验证了三星SDI手上中国客户的流失。

  实际上,三星SDI很看重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但其在中国故事堪称一部“错失良机”教科书。

  早在2014年,三星SDI就在西安投资建设动力电池工厂,计划通过本地化生产抢占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蛋糕。

  然而,2016年中国工信部暂停三元锂电池客车补贴,导致其失去商用车客户。同时,由于未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目录(即“白名单”),三星SDI的客户没有办法获得补贴,被迫退出主流市场。

  反观韩系的另两家电池企业LG化学和SKI也在中国大幅扩充动力电池产能以抢占市场先机,并与中国主机厂和电池厂实现深度合作,逐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快速崛起抢占了最大的动力市场占有率,在产品技术和成本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2020年后,三星SDI在中国市场基本停摆,被迫转战欧洲市场。与宝马、大众等车企建立长期合作,并在匈牙利扩建工厂(年产能1200万块电池),以服务欧洲电动车需求。

  2020年,外媒传出大众汽车因对三星SDI在动力电池产能供应方面存在担忧,重新制定电池采购计划,从最初的20GWh大幅缩减至不足5GWh。

  这也导致了大众随后调整电池采购策略,转而与LG化学、宁德时代、Northvolt等多家供应商合作。

  2021年后三星SDI与大众通过新订单恢复合作,大众再次成为三星SDI的第一大客户,占其电池业务销售额的50%。

  有意思的是,三星SDI客户结构较集中,极度依赖大众和宝马,但这两家车企却早已向宁德时代、LG化学等开放供应链。

  而此次三星SDI再次暴露技术问题,大众和宝马对三星的采购权重恐怕得再掂量掂量了。更何况在全球锂电池行业严重产能过剩的如今,车企想再找新的电池供应商,也并不难。

  2024年,三星SDI的财报数据惨淡:全年营收16.6万亿韩元,同比下滑23%;净利润5760亿韩元,同比下降了72%。

  其中第四季度营收环比下降5%,同比暴跌29%;营业亏损2570亿韩元(去年同期盈利2950亿韩元),因产能利用率下降、新工厂固定成本增加及一次性费用。

  总体来看,由于欧美EV市场的需求放缓,三星SDI在营收和利润端都承受了较大的业绩压力。

  这边三星SDI独自承受着风雨,但另一边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却保持了稳健的增长。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使用量达到894.4GWh,同比增长27.2%。中国电池厂商的主导地位持续巩固,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拿下55%的份额。

  三星的困境,既是技术路线的偏差,也是市场响应迟缓的苦果。未来,三星SDI若不能及时作出调整战略,突破技术瓶颈,恐怕难以在这场激烈的全球动力电池竞争中扭转乾坤,重拾昔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