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泵是为液压传动提供加压液体的一种液压元件,是泵的一种。虽然不一样的液压泵的结构大不相同,但是在安装、使用维护方面存在许多共同点,如果不规范操作的话,有几率会使故障的发生。今天小编跟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液压泵工作的条件、工作原理、分类和安装、使用以及维护的技巧。 液压泵的功能是把动力机(如电动机和内燃机等)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输出流量能够准确的通过需要来调节的称为变量泵,流量不能调节的称为定量泵。 一、按流量是否可调节可分为:变量泵和定量泵。输出流量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调节的称为变量泵,流量不能调节的称为定量泵。 齿轮泵:体积较小,结构较简单,对油的清洁度要求不严,价格较便宜;但泵轴受不平衡力,磨损严重,泄漏较大。 叶片泵:分为双作用叶片泵和单作用叶片泵。这种泵流量均匀、运转平稳、噪音小、作压力和容积效率比齿轮泵高、结构比齿轮泵复杂。 柱塞泵:容积效率高、泄漏小、可在高压下工作、大多用於大功率液压系统;但结构较为复杂,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高、价格贵、对油的清洁度要求高。 一般在齿轮泵和叶片泵不能够满足要求时才用柱塞泵。还有一些别的形式的液压泵,如螺杆泵等,但应用不如上述3种普遍。 一、液压泵可以用支座或法兰安装,泵和原动机应采用共同的基础支座,法兰和基础都应有足够的刚性。格外的注意:流量大于(或等于)160L/min的柱塞泵,不宜安装在油箱上。 二、液压泵和原动机输出轴间应采用弹性联轴器连接,严禁在液压泵轴上安装带轮或齿轮驱动液压泵,若一定要用带轮或齿轮与泵连接,则应加一对支座来安装带轮或齿轮,该支座与泵轴的同轴度误差应不大于Φ0.05mm。 三、吸油管要尽量短、直、大、厚,吸油管路一般需设置公称流量不小于泵流量2倍的粗过滤器(过滤精度一般为80~180μm)。液压泵的泄油管应直接接油箱,回油背压应不大于0.05MPa。油泵的吸油管口、回油管口均需在油箱最低油面200mm以下。格外的注意在柱塞泵吸油管道上不允许安装滤油器,吸油管道上的截止阀通径应比吸油管道通径大一挡,吸油管四、液压泵进、出油口应安装牢固,密封装置要可靠,否则会产生吸入空气或漏油的现象,影响液压泵的性能。 五、液压泵自吸高度不超过500mm(或进口线MPa),若采用补油泵供油,供油压力不允许超出0.5MPa,当供油压力超过0.5MPa时,要改用耐压密封圈。对于柱塞泵,应尽量采用倒灌自吸方式。 六、液压泵装机前应检查安装孔的深度是否大于泵的轴伸长度,防止产生顶轴现象,否则将烧毁泵。 一、液压泵启动时应先点动数次,油流方向和声音都正常后,在低压下运转5~10min,然后投入正常运行。柱塞泵启动前,一定要通过壳上的泄油口向泵内灌满清洁的工作油。 二、油的黏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油温升高黏度随之降低,故油温要求保持在60℃以下,为使液压泵在不同的工作时候的温度下能够稳定工作,所选的油液应具有黏度受气温变化影响较小的油温特性,以及较好的化学稳定性、抗泡沫性能等。推荐使用L-HM32或L-HM46(GB11118.1—94)抗磨液压油。 三、油液必须洁净、不得混有机械杂质和腐蚀物质,吸油管路上无过滤装置的液压系统,必须经滤油车(过滤精度小于25μm)加油至油箱。 四、 液压泵的最高压力和最高转速,是指在使用中短暂时间内允许的峰值,应避免经常使用,否则将影响液压泵的寿命。 五、液压泵的正常工作油温为15~65℃,泵壳上的最高温度一般比油箱内泵入口处的油温高10~20℃,当油箱内油温达65℃时,泵壳上最高温度不超过75~85℃。 异常声音、振动或监视系统异常信号等,必定有其原因,一发现有非正常现象时,即刻找来回路图,按图索骥,小心观察非正常现象是否为一时错误所造成。评估需不需要停车处理。举凡压力、负荷、温度、时间、起动时、停止时都包含了可能会产生非正常现象之原因。平时即应逐项分析研讨。 液压泵在启动后须实施一段时间无负荷空转(约10分钟~30分钟),尤其气温很低时,更须经温车过程,使液压回路循环正常再加予负载,并确认运转状况。 注意检查最高和最低油温变化状况,并查出油温和外界环境和温度的关系,如此才能知道冷却器容量、储油箱容量是否与周遭条件,使用条件互相配合,对冷却系统的故障排除也才有迹可循。 新的液压泵初期磨耗少,容易受到气泡和尘埃的影响,高温时润滑不良或使用条件过荷等,都会引起不良后果,使液压泵发出不正常的影响。 随时观察液压回路的压力表显示值,压力开关灯号等振动情形和安定性,以尽早发现液压回路作用是否正常。 液压回路设计不当或组件制造不良,在起始使用阶段不容易发现,故应格外的注意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所显现出的动作状态。 充份了解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和方向控制阀的使用,对调整范围和极限须特别留意,否则调整错误不仅损及机械,更对安全构成威胁。 对回路中的过滤器应定期取出清理,并检查滤网之状态及网上所吸附的污物,分析质、量和大小,如此可观察回路中污染程度,甚而据此推断出污染来源所在。 每隔一、二个月检查分析液压油劣化、变色和污染程度的变化,以确保液压传动媒介的正常。 液压装置配管良否,于运转一段时间后即可看出,检察是否漏油,配管是否松动。 在新机运转期间内,应把握运转状况检查,例如机件的保养,螺丝是否有松动,油温是否有不正常升高,液压油是否很快劣化,检查使用条件是不是满足规定等。 液压泵工作时存在的功率损失有两种,一种功率损失是容积损失,另一种是机械损失。 ①.液压泵工作时,各相对运动件,如轴承与轴之间、轴与密封件之间、叶片与泵体内壁之间有机械摩擦,由此产生摩擦阻力损失。这种损失与液压泵的输出压力有关,输出压力愈高,则摩擦阻力损失愈大。 ②.油液在泵内流动时,由于液体的黏性而产生黏滞阻力,也会造成机械损失。这种损失与油液的黏度、泵的转速有关,油液越黏、泵的转速越高,则机械损失越大。 由于上述原因,使泵的实际输人功率大于理论上需要的功率。液压泵的理论输入功率与实际输入功率的比值称为机械效率,它表明功率损失的程度。液压泵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称为液压泵的总效率。 ①.容积式液压泵的吸油腔和排油腔在泵内虽然被隔开,但相对运动同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间隙,因此泵内高压区内的油液通过间隙必然要泄漏到低压区。液压油的黏度愈低、压力愈高时,泄漏就愈大。 ②.液压泵在吸油过程中,由于吸油阻力太大、油液太粘或泵轴转速太高等原因都会造成泵的吸空现象,使密封的工作容积不能充满油液,也就是说液压泵的工作腔没有被充分利用。 但是,只要泵的设计正确,使用合理,其中的第二种问题导致的损失是可以克服的,即能够大大减少泵的容积损失。 然而,液压泵工作时因泄漏所造成的容积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泵的容积损失可以近似地看作全部由泄漏造成,使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总小于理论流量 实际流量与理沦流量的比值称为容积效率,它表示液压泵容积损失大小的程度。液压泵的容积效率表示液压泵容积损失大小的程度。 厦门三江盛达工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含前身)。经过13年精耕细作,如今成长为NOK、MITSUBOSHI,KAWASAKI、德国SIMRIT、CORTECO等世界工业领导品牌在中国的优秀授权代理商,公司先后多次被品牌商评为优秀代理商。 公司主要经营产品有NOK密封件、油封、O型圈、三星汽车皮带川崎液压泵、液压阀等进口产品。 公司以“讲信修睦,力臻至善“为核心价值观,秉承”对客户诚信不欺,与品牌商合作共赢,与员工同生共生,与同行竞争合作“的经营理念。 经过十多年的积淀,企业具有面积逾1.1万㎡的自建仓库大楼,型号全、库存足,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客户资源覆盖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及重点城市。